马克思诞辰纪念 | 来看看他的“手账”吧
据统计,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阅读的书籍达一千五百多部。今天是马克思的诞辰,我们就通过一篇文章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笔记的。在纪念这位伟大思想者的同时,也希望爱书者、“手账”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
文 | 金海民
(原载《读书》1979年8期)
1837年11月,当时在柏林大学学习的马克思给他父亲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马克思谈到他已“养成凡读书就作摘录的习惯”。接着,马克思列举了当时他已阅读并做了笔记的书籍:莱辛的《拉奥孔》、佐尔格的《埃尔温》、温克尔曼的《艺术史》和鲁登的《德国史》等。从那个时候起,马克思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作读书、研究等方面笔记的习惯。经过四十余年的日积月累,马克思写下了数目相当可观的笔记。马克思遗留给后代、目前能够搜集到的笔记,就达二百五十本以上。
书房里的马克思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那些知识的坚固基础”,“完全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领会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会走向共产主义这个结论;“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查,任何一点也没有忽视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讨过,批判过,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马克思所写的笔记就极其清楚而充分地证明了列宁这些论断。
一
在马克思伟大的一生中,无论是因革命的需要或受反动派的迫害,走到哪个城市,他就战斗、学习研究到哪里。马克思的笔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点。人们往往习惯将一些笔记用做笔记的地名相称。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地名几乎包括马克思一生中到过的所有主要地方:柏林、波恩、克罗茨纳赫、巴黎、布鲁塞尔……
柏林笔记是马克思1840-1841年所写的关于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莱布尼兹、休谟哲学和康德学派历史的摘记。1842年春所作的有关宗教史和艺术史的笔记则称为波恩笔记。这一笔记摘录了宗教史和艺术史家鲁莫尔、格尤特、德布罗塞、迈纳斯、孔斯唐等人著作的内容。克罗茨纳赫笔记是1843年7月至8月写的有关国别史和国家理论方面的笔记。巴黎笔记是马克思1844年研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的代表亚当•斯密、李嘉图、萨伊、西斯蒙第等人著作的笔记。1845年2月起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所作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笔记称作布鲁塞尔笔记,其中有马克思研究古斯达夫•居利希所著《关于现代主要商业国家的商业、工业和农业的历史叙述》一书的笔记。1845年7、8月间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到英国去作短期研究和考察,马克思所作阅读配第、图克、库伯等人著作的笔记则称作曼彻斯特笔记。从1850年起马克思定居伦敦,一直到逝世。在伦敦时期,马克思更是作了大量系统的笔记。仅从1850年8月至1853年6月,马克思为了准备后来题为《资本论》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所写的笔记就有二十四本。……
马克思定居伦敦期间在大英图书馆的读者卡
(marx's readerticket-tl © The British Library Board)
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忆马克思》一文中写道:“只要有一点可能,马克思任何时候总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带上一本笔记簿,并且时时在上面写点什么。”马克思在1844年至1881年这三十七年中写下的十七个札记本就包含有许多这类“思想的火花”。此外,还有一些著作的写作提纲,也有成文的材料(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信函的草稿、书籍提要,以及日记性质的记录等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这里提到的只是马克思笔记的一小部分,但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马克思笔记涉及的范围是多么广泛!它包括政治、经济、历史、社会主义运动史、语言学、宗教、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笔记所使用的语言有德语、英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
马克思的不少笔记是自己制作的。通常的做法是将一叠白纸一摺为二,然后在中间缝一道线。在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笔记往往是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旁留出的空白间或有用铅笔、钢笔做的粗、细实线、虚线、×、十等各种记号。有的地方还重重地划上三道粗实线:有的地方则轻轻地点上象阿拉伯数字9状的虚线……每本笔记马克思都编了页码,为了以后查阅的方便,很多笔记都做了目录、内容提要。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开本不同、厚薄各异的笔记本均历尽沧桑、纸质泛黄,当年马克思亲手缝上的线也已脱落,然而笔记的字里行间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二
马克思笔记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抄录所阅读书籍的内容。拿克罗茨纳赫笔记来说,就是马克思在1843年7、8月间在那里阅读二十四部政治、历史著作时所作摘记。在不到二个月的时间内,马克思记下了五大本共计二百五十五页的笔记。包括: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和马基雅弗利的《君主论》。关于法国史,马克思选择了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卡•弗•恩•路德维希的《近五十年代史》、威•瓦克斯穆特的《革命时代的法国史》等。德国史方面的著作有约•克•普菲斯特尔的《德意志史》、尤•莫泽尔的《爱国的幻想》和列•兰克的《宗教改革时期的德国史》等。此外,马克思还阅读了美国史、英国史、意大利史、波兰史、瑞典史,以及有关当代国家和当代政治方面的著作。
拿瓦克斯穆特的《革命时代的法国史》来说,马克思阅读了这部著作的第一、二卷,篇幅达1400页。马克思在第四本笔记中共摘录六十六段引文,并写了该书的内容提要,诸如:“显贵会议的召开。只有第三等级须捐税、服徭役。封建特权继续存在……”;“1893年9月因缺粮引起街头骚动。……微尼奥反对社会平等,认为只可能有法律上的平等。”等等。在克罗茨纳赫笔记中,马克思基本上就采取这一形式。不过摘录的详略有所不同,有七部著作摘录较少,其余十七部著作则均作了比较详细的摘录。如亨利希的《法国史》,马克思整整记了八十页,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记了十七页,普菲斯特尔的《德意志史》的笔记有二十一页……
马克思为什么要在当时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阅读篇幅如此浩瀚的政治、历史著作,并下了那么大的功夫呢?
我们知道,马克思1842年4月至1843年3月在《莱茵报》工作。开始时,马克思仍没有摆脱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点的影响,通过阶级斗争的实践使马克思渐渐对此产生了怀疑。
为了解决使自己苦恼的疑问,马克思在离开《莱茵报》后,“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专心致志地撰写后来称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著作。在这一著作中,马克思剖析了现存的国家制度与私有制之间的本质联系,指出“整个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财产的基础上”。这就表明当时马克思已接近于得出国家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正是在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过程中,由于马克思不满足于一般地提出问题,而是试图结合具体分析研究社会发展史来解决问题,这样就促使他阅读上面提到的著作,并记下了克罗茨纳赫笔记。
由此可见,马克思在这里所表明的大量阅读、大量摘记的特点,不仅反映出马克思异乎寻常的勤奋,和一般地表明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更主要的是反映出马克思考察问题已不是从逻辑的事物出发而是从事物的逻辑出发,“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马克思在大量摘录时也是有所侧重的。他特别关心所有制问题。在摘记中,马克思记下了封建所有制对封建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政治机构所作出的决定性影响的事实。马克思深入地分析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了解这次革命对以后法国社会的影响,并借助于这一例子研究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他还力图通过历史事实探索对立阶级的斗争是由于相对立的利益这一规律。这表明马克思正在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国家进行历史的、具体的分析,正在探求资产阶级政治对经济事实特别是所有制关系的依附关系。
笔记表明,马克思对所记内容也作了初步的归纳、整理。如马克思在第二个笔记本末所做的目录中,还专门列出了“所有制及其后果”这一标题,归纳整理了笔记中关于政治依附于所有制关系的材料,标明了笔记页码。马克思还记下了资产阶级革命局限性的历史事实。
还须指出的是,马克思不是用完一本笔记本再接一本,而是同时使用几个笔记本,历史著作和政治著作同时阅读,并互相对照比较,努力探索资产阶级学者的理论与资产阶级国家和社会历史的内在联系。
在笔记中,马克思既注意从历史现象中探求规律性的东西,也不放过具体的历史事实和材料。这可以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等著作使用“历史—政治笔记”中的一些材料看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使用了笔记材料中有关法国宪法的论述,关于人的天生权利的论述,关于政治制度就是私有制的论述,以及关于城市和乡村差别的论述等等。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关于托马斯•闵采尔的言论引自兰克的宗教改革史,关于玛门(财神)这一美国人崇拜的偶像和关于在政治上废除私有财产引自汉密尔顿的《论北美》,而人权宣言的几段引文则取自瓦克斯穆特的著作。
克罗茨纳赫笔记这组“历史—政治摘记”,是马克思在参加阶级斗争的基础上,在深入研究和剖析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基础上写下的。在完成笔记后不久,马克思撰写了表明他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彻底完成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过程综合起来考察,那么我们就完全有理由说:克罗茨纳赫笔记为人类思想认识史上最伟大的飞跃——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三
马克思从1843年开始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学。我们在前面曾简单地提到过四十年代马克思在这方面的笔记:巴黎笔记、布鲁塞尔笔记和曼彻斯特笔记。1848—1849年革命后,从1850年起,马克思在伦敦重新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为此,马克思在1850年8月至1853年6月记下了二十四本笔记。在这些笔记中,马克思记满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和其他科学领域著作的摘记。马克思研究了银行、信贷、技术、工艺、经济史和文化史学方面的专著。在笔记中还记下了大量统计资料和关于工人阶级状况的官方出版物的材料。
马克思关于印度的笔记(Observations on India,London, 1853)
且不说马克思所读著作的浩瀚篇幅,光是这些笔记的数量就是惊人的。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是如何运用这些笔记的呢?这就要特别提到马克思自己称之为“摘记本”的一本笔记和通常称之为“1857—1858年手稿第七个本子的摘记部分”的那部分笔记。
在写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57—1858年手稿)之后,1859年至1861年夏,马克思写下了这本“摘记本”。这一笔记最初只有六个印张,后又陆续添进了新的纸页,最后成为一本有九十二页篇幅的笔记。在“摘记本”中,马克思对他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笔记中所收集的材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这是马克思为写作1861—1863年手稿所作的直接准备。这一笔记完全按照“第三章资本一般”写作的需要与类排列。在“资本1)资本的生产过程”这一总标题下,马克思划分了如下一些项目:A)货币转化为资本。B)自由劳动,奴隶劳动,雇佣劳动。C)资本构成和国家。D)劳动生产率。E)固定资本对利润的影响,时间与价值规定。F)劳动。劳动价值对价值量的影响。G)利润和工资。H)利润(剩余价值)。I)工资。J)资本积累(利润率)。K)资本。M(15)机器。N)固定资本,流动资本。O)农业。P)劳动生产力的增殖。Q)总利润率。每一项目平均占一页,上面写着从各笔记中精选的相应引文。以后马克思又对摘记作了多次增补,还相应增加了一些新的项目如“资本的一般形式”、“剩余价值和利润”等。
“工资”部分的第一页
此外,值得提出的还有称之为“1857—1858年手稿第七个本子的摘记部分”。马克思在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57—1858年手稿)。《大纲》是写在七个本子上的。第七个本子一共有二百七十七页。写《大纲》只用了六十三页。从63a页开始就是所谓“第七个本子的摘记部分”。这部分摘记是马克思在1859年2月至1862年期间写下的。内容主要是以往没有阅读过的著作的笔记和按新的认识对以往收集的材料所作归类、整理。前面提到的“摘记本”中直接抄录了这里的很多内容,有的地方就只简单地标明见第七个本子的多少页。
“摘记本”和“第七个本子的摘记部分”为1861年8月至1863年7月写的总标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二十三本手稿(1861—1863年手稿)作了直接准备。
这里不妨举一个具体例子说明一下。马克思在1861—1863年手稿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有关分工的思想。在谈到以往的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时,马克思利用了杜格耳德•斯图亚特的《政治经济学讲义》上面的材料和所提到的线索。马克思是在“第七个本子的摘记部分”第147—149页摘录了这部著作的内容。在第148页上马克思记下了斯图亚特所提到的线索:“关于分工:哈里斯:《关于幸福的对话》1741。弗格森:《市民社会史》。还可读色诺芬:《居鲁士的教育》第八卷第二章。色诺芬认为主要的东西是产品的质,而斯密和现代著作家则认为是量。”按这一线索,马克思在同一笔记的第175页对色诺芬著作作了摘录,在第182页记下了哈里斯著作的相应内容。另外在“摘记本”的第16页列举了这些摘录,并标明在“第七个本子的摘记部分”中的页码。马克思写作1861-1863年手稿时,依据“摘记本”,采用了这些摘录。
简言之,从记笔记的角度来考察,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总过程中大致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大量阅读、大量摘记,间或作些简短的评论,通过编笔记目录等方法初步归纳、整理材料,在这一阶段,基本上还是按照每一本著作的顺序收集材料;到了写作的一定阶段,重读全部笔记,按照自己的理论设想,打破以往的顺序重新归纳、整理材料。在这之后,马克思又阅读、摘记以往没有阅读的著作,对整理过的材料不断加以充实、补充。
《资本论》手稿(Marx' Handwriting; BG B2/984)
据统计,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阅读的书籍达一千五百多部。马克思就是主要通过上述科学,以记笔记方法,驾驭书中的重要材料的。正如保尔•拉法格所指出的那样,在马克思的书斋里,“一切东西都在一定的地方,不须寻找,他就能很快拿到他所需的任何书籍或笔记簿。即令在谈话时,他也常常停下来,指出书中有关的引文或数字。他与他的书斋已融成一体,其中的书籍与文件就象他自己的四肢一样地服从他的意志。”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序言中写下的著名格言。马克思这一本本的笔记就仿佛是他“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所留下的一个个坚实的脚印。顺着这一个个脚印,我们看到:马克思在光辉的一生中,在不断向上攀登着!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至朋友圈
长按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dushu_magazine即可关注《读书》